• 盒新



  • 欢迎光临~昆明盒新科技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400-0871-488

    行业新闻

    地平线郑治泰:深度解读软件2.0时代AI无人化“玩法”|GTIC2020

    来源:智东西

    芯东西(ID:aichip001)编辑 | 温淑

    GTIC 2020全球AI芯片创新峰会刚刚在北京圆满收官!在这场全天座无虚席、全网直播观看人数逾150万次的高规格AI芯片产业峰会上,19位产学界重磅嘉宾从不同维度分享了对中国AI芯片自主创新和应用落地的观察与预判。

    在峰会上午场,地平线首席战略官郑治泰,发表了题为《软件2.0时代AI芯片的挑战》的演讲。


    ▲地平线首席战略官郑治泰

    郑治泰认为,AI系统的数据系统和计算系统 ,是软件2.0时代的两大要素。在未来,机器将解决AI系统中的大部分问题 ,而人类科学家则负责对AI系统的算法参数进行调优。据此,地平线推出MAPS(在精度有保障范围内的平均处理速度)评估方法,为人类科学家调优AI系统提供辅助 。MAPS系统可通过可视化、量化的方式,在合理的精度范围内,从“快”和“准”两个维度评估芯片对数据的平均处理速度。

    此外,郑治泰透露,地平线征程5芯片正在研发中,将于明年发布 。相比业界某品牌同样计划于明年发布的GPU新品 ,征程5芯片有望实现至少3倍的性能提升。

    一 、软件2.0时代 ,AI系统具备两大要素

    在过去的五年中,地平线取得了比较好的商业成就。去年到今年  ,地平线的AI芯片实现量产上车,并已达到10万的出货量 。明年,地平线将挑战100万的AI芯片出货量。

    这些商业结果源于地平线对技术栈、技术趋势的把握。在今天看得到的商业化落地结果背后 ,最根本的是面向未来的思考。

    借助GTIC 2020 AI芯片创新峰会的平台 ,郑治泰分享了其对软件2.0时代的思考,并回顾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

    郑治泰认为,在软件2.0时代 ,数据系统和计算系统两个部分构成了整个AI系统。这其中 ,无论是数据系统还是计算系统 ,均由机器学习技术来解决最困难、最复杂的部分,人已经不在其中发挥太多的作用。

    当人和专家不再成为数据系统和计算的瓶颈的时候 ,人类社会将会发生质变,人类将大踏步地进入到AI时代。到那时,由自动驾驶引发的机器人时代也必将开启。


    二、未来要实现AI系统的闭环无人化应用

    郑治泰认为,AI问题,特别是面向一个复杂物理世界的问题 ,需要一个新的解决范式。

    传统的算法采用的是拆解问题的范式 ,即把问题分解为子系统、子系统被分解为子模块、在子模块应用核心的算法。现在看来,这种方式几乎失灵了。

    大家可以想见,假设一台车在北京出厂,它的用户可能在新疆 、海南、沙漠等地 。如果这台车产生的巨量corner case(极端情况),只能依靠专家 、标定人员 、测试人员进行重新优化和迭代算法,那么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实现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驾驶。

    也就是说 ,在未来的时候,我们需要实现整个人工智能系统的闭环无人化应用。

    回顾机器视觉的发展,非常经典的应用是用机器视觉方法识别图片中的猫狗 。这一应用中,计算机识别不同的点阵数据,并进行数据计算。最终,计算机给出一个范式,确定图片中是猫还是狗 。这个问题刚被提出时 ,大家认为它的难度仅相当于一个本科生暑假作业的难度 。

    但是人类社会对AI走进物理世界的追求并未停止。在整个科技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尽管面临失败 ,科学家仍一次又一次地尝试 ,去掌控发展的节奏和参与其中 。


    最初 ,机器视觉鼻祖马尔提出“分解”的机器视觉方法。1986年到1990年间,人们用分解的方案解决机器视觉问题,即对整个图进行描边,形成有景深信息的二维图片 ,再通过完整的几何计算,抽象出三维物体。后来,人们发现这一解决方案存在局限性 ,这是因为当面对不同角度下同一物体的图片,或者同一角度不同光影下的物体图片时,计算机无法用上述的拆解数学模型去定义物体。

    在1990年代,人工智能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科学家往后退了一步,将所有的物体类别定义出来,全部由数据系统使用机器识别方法去实现,通过不断调优 、不停移动分类面,提升识别的精度和准确率。

    后来,人们又发现这一方法仍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在整个物理世界中 ,一台车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外部环境,人类想用几个简单的数学公式集合完成整个定义是不可能的。

    2012年至今 ,机器视觉发生了一个深刻的变革 。科学家和码农开始把整个计算过程全部交由机器去做,让计算机做识别 ,而科学家则承担模型结构和算法超参数调优的工作。这一过程中,基于随机的算法和参数,科学家评估输入输出的结果 ,不断对不正确的gap进行反向调优 。

    2017年,专家又后退一步 ,将模型结构设计也交由机器学习来设计,依赖TPU提供的充沛算力。到2019年,机器设计的模型性能远超过人类专家设计出来的模型 。

    在软件2.0时代,不增加数据的量,而增加计算量的时候 ,人们发现模型识别的错误率下降一半。如果数据量和计算量都提升的话,模型识别错误率下降三分之二。增加计算量、增加数据量 ,都可以自动化进行 。这意味着机器自动化 、持续降低识别错误率是可能的。

    为什么在海量数据和大模型的时代,机器会比人更加厉害 ?郑治泰称,这是因为人类专家在抽象、局部有限的小数据、小模型应用中占据优势。但在大数据、大模型的应用中,计算机的准确识别和网络设计能力,能够超常发挥。

    现在,利用机器学习重新开发和设计网络模型、重新计算识别的精度协议的趋势,并没有显示出终止的迹象 ,这就催生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可能性,即我们可以面向物理世界 ,提供AI服务 ,即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等“像人一样的智能” 。

    三、借助MAPS评估方法为产业链赋能

    针对AI系统的数据和计算,这两大软件2.0时代的核心要素 ,人类工程师在打造数据系统的闭环、提升数据闭环效率的同时,还要结合软件和硬件底层的逻辑设计,逐步提高计算的效率和性能 。

    基于此,地平线提出MAPS(在精度有保障范围内的平均处理速度)的概念和评估方法。借助这套方法,客户可以直接面向物理世界,评估AI系统的效能。这一方法并不是单纯计算峰值算力或软件的算法效率,而是计算这两者在物理世界可接受的精度范围内的处理速度。地平线计算的是什么?是AI系统能跑得多快 、跑得多准 。

    为实现数据闭环,几乎所有的AI公司都在围绕数据的搜集 、采集、标注 、模型训练进行部署。相较而言 ,地平线是利用自身的核心技术能力,给整个行业赋能 。如果客户需要打造一套完整的数据闭环,地平线可以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

    郑治泰透露,目前 ,地平线正与国内头部的汽车企业携手 ,打造不少于3~5个联合实验室。

    通过这种联合实验室,地平线计划为车企提供毫无保留的技术支持。地平线秉持开放赋能的宗旨,可以提供芯片 ,也可以提供芯片+工具链,还可以提供芯片+工具链+算法。此外,就算客户想要完全脱离地平线的技术产品来打造AI能力 ,地平线也会100%为客户赋能。针对物理世界中的海量数据问题,地平线以帮助合作伙伴具备真正的AI生产力为目标 。


    2015年,地平线成立 ,初创团队具备算法背景。当时 ,团队发现在处理边缘计算时 ,需要在物理世界中定义一个问题,提出算法模型。根据算法模型重新定义适合这个算法模型的芯片架构 ,芯片流片后,再回到物理世界中,求得一个最优解。

    郑治泰认为,在计算闭环中,人类科学家需要做到三件事:

    第一,人类科学家要持续提升这颗芯片的有效计算效率和计算能力;

    第二,人类科学家要持续提升算法的效率 ;

    第三,人类科学家需根据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联合调优 ,得到最优解。

    地平线团队认为,用传统模型来进行计算能力评估的方式是有局限性的。

    首先 ,一些模型早已过时 ,而要解决未来自动驾驶场景中的实际问题,需要更先进的模型。芯片在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对未来模型、算法的引进。其次,同一个芯片搭载不同的模型 ,其利用率也会表现出差异。

    基于这两点  ,地平线从算法开始进行产品开发,然后再设计芯片 ,进而回到场景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四 、地平线征程5芯片明年发布,性能有望超竞品3倍

    据郑治泰分享 ,地平线团队MAPS评测结果显示,市场上的高能效芯片,通常达到约30%的利用率 。

    人工智能面临识别、检测两个问题 。在识别方面 ,相比市面上现有最好、最普遍的端侧GPU产品,地平线的征程3芯片用8%的功耗实现了50%的MAPS,具备4~6倍的能耗优势;征程5芯片用50%的功耗实现了5倍的MAPS,实现了将近10倍的能耗优势 。

    检测方面,地平线征程5芯片用50%的功耗实现了13倍的MAPS,达到26倍的提升 。据称,明年上述GPU品牌推出的新品,相比其上代产品实现了7倍的性能提升。基于此,地平线将于明年推出的征程5芯片,相比该品牌明年发布的GPU新品 ,将有至少3倍的提升。

    近期,地平线科学家定义的有效评估人工智能计算效能的方法,正为整个产业链赋能 。郑治泰提到,地平线希望,产业链伙伴都能使用这一方法,让整个产业进入非常良性的循环。

    展望未来 ,人类科学家要做的事情并不多,其中包括搭建和调优整个系统、看着机器用海量数据输出结果等。这就是软件2.0所暗示的未来 ,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应用,将普惠到每个人的生活。

    以上是郑治泰演讲内容的完整整理。除郑治泰外,在本届GTIC 2020 AI芯片创新峰会期间 ,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尹首一教授 ,比特大陆、燧原科技、黑芝麻智能 、壁仞科技 、光子算数 、知存科技、亿智电子、豪微科技等芯片创企,全球FPGA领先玩家赛灵思 ,知名IP供应商安谋中国、Imagination,全球EDA巨头Cadence,以及北极光创投、中芯聚源等知名投资机构,分别分享了对AI芯片产业的观察与思考。如感兴趣更多嘉宾演讲的核心干货,欢迎关注芯东西后续推送内容 。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