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盒新



  • 欢迎光临~昆明盒新科技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400-0871-488

    行业新闻

    关于未来RFID电子标签安全性的思考

    来源 :晨控智能

    随着应用扩展 ,未来遍布全球各地的RFID系统安全可能会象现在的网络安全难题一样考验人们的智慧。

    现如今,信用卡、电话卡、金融IC卡等一大批数位识别卡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们的应用让各种交易变得更便利快捷。但这些识别卡大部分采用磁条刷卡或IC晶片,与读卡机作接触式连接来读取数据信息。长期使用下容易因磨损而造成资料判别错误,且接触式识别卡有特定接触点,卡片有方向性,在操作便利性上有待改进 。

    image.png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针对接触式识别系统缺点进行改良,逐渐兴起了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 ,并逐渐走向成熟。它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讯,以达到识别与交换数据的目的。

    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阅读器 、天线三部分组成。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 ,标签含有内置天线,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阅读器用于读取或写入标签信息;天线则起到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作用。

    由于每个电子标签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ID号码——UID(UID是在制作芯片时放在ROM中的,无法修改和仿造),数据部分可用一些加密算法实现安全管理,读写器与标签之间可设置相互安全认证过程。所以RFID技术在防伪等应用上获得快速发展,取得一定突破 。

    首先应用在证件防伪

    目前国际上在护照防伪、电子钱包等方面已可以在标准护照封面或证件内嵌入RFID标签,其芯片同时提供安全功能并支持硬件加密,确保安全性 。国内在此领域也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应用,新时代的身份证正是就此进行推广应用 。

    其次是包装防伪

    美国生产麻醉药的厂家宣布将在药瓶上采用RFID ,实现对药品从生产到药剂厂进行全程的电子监控,打击日益增长的药品造假现象 ,管理控制类药品流通 。我国政府也已经开始在国内射频识别领域厂商的帮助下,尝试利用RFID技术实现对药品、食品、危险品等物品的生产 、运输和销售过程实施管理。

    在识别领域 ,传统条形码技术相对成熟,在全世界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条形码作为计算机数据采集手段,以快速 、准确、成本低廉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商品流通、自动控制、以及档案管理等各种领域,也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一种数据识别方式。

    但是由于传统条形码是一维的,它在垂直方向上不带任何信息,信息密度低,而且容易因为磨损或皱折而被拒读,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条码的应用范围。

    而RFID技术的出现 ,改变了条形码技术依靠"有形"的一维或二维几何图案来提供简单信息的方式。RFID通过自身芯片来提供数据量更大的信息,而且RFID技术的推出不仅仅是信息容量提升那么简单 ,从数据加密、信息传输方式以及处理效率与准确性等层面来看,RFID是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的一场革命 。

    RFID易于操控及非接触式自动识别特点 ,适合用于自动化控制和恶劣环境多目标识别、运动目标识别等方面应用。并且由于该技术难被仿冒 、侵入,具备较高的安全防护能力 ,还应用于真伪识别领域 。

    基于RFID技术的德州仪器公司曾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汽车电子防盗系统,德州仪器销售数据显示至少出售了1.5亿套该系统。该系统相对于早期的电子钥匙,很难被伪造。但是几名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学生,却将该安全系统破解 。他们宣称,只要从真正的汽车电子钥匙中通过无线通讯方式提取数据 ,再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运算 ,该电子钥匙的密码就可被破译。

    电子标签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沿着大容量、高速度 、更小的体积、更低的价格及能够适用于各种应用场合的方向不断完善。在解决标准化问题后 ,推进针对RFID应用的安全性立法 ,将为该技术的安全应用 、市场推广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1694705058@qq.com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


  • XML地图